學生變身勇者 儲螢石贏獎品
浸信會天虹小學早前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約35萬元,與北斗星工作室有限公司合作製作遊戲Apps「天虹拯救隊」,利用虛擬獎品嘉許學生在學業、操行和課外活動方面的成就。
遊戲環繞智者和勇士收集「螢石」,助世界避過火山爆發浩劫的故事。教師可在Apps內為學生設立不同任務,並按其表現獎勵虛擬「螢石」。學校生活中的各個細節,包括默書成績、早會秩序等也可以是任務之一,方便教師運用同一平台完成訓輔和督學的工作,同時鼓勵學生自律、自主地學習。不單如此,計劃更應用近年大熱的O2O (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 概念,以「螢石」充當校內「天虹達人體驗館」電子學習室的入場券,讓學生可以累積「螢石」換取更多元的學習經歷。「天虹達人體驗館」內設體感遊戲(Kinect)、平板電腦學習遊戲、動感滑梯及電視遊戲等活動,學生可以在小息、午膳時間使用設施。此外,學生也可以「螢石」換領心儀禮物,獎賞方式任君挑選。
不打不罵 正面處理訓導工作
發展遊戲Apps之先,天虹小學的朱子穎校長(封面圖右)和他的團隊重新檢視以往教學中引導學生「變」-由懵懂到懂得、由頑勞到乖巧-的過程。他們發現教育工作者及整個社會也正在利用不合邏輯的方式教導下一代:「每間學校一定有的就是訓導或訓輔主任,而當你談到這四個字你便會驚慌、『滴汗』,因為他是痛罵你的角色;或者用另一個字眼-他用『恐懼』管理我們。」這種管理手法紮根在社會文化之中,例如大部分家庭中的媽媽也是用同樣的句式:
「你不________,就不可以__________。」
仔細一想,甚至可以發現前後兩者沒有邏輯關係。我們嘗試把良好的行為與負面的懲罰扣緊,結果令小朋友疑惑:自己討厭的行為,為什麼偏偏被要求做得更好?因此校方決定引入獎勵計劃,並改良一般派發印章、貼紙的繁複工序,把整個計劃轉移到電子平台之上。

二人向財爺曾俊華解釋研發展理念。
負責開發遊戲的北斗星工作室為遊戲設計了一個只用手機便可處理的系統。教師只需用手機掃描學生的QR條碼咭和自己的QR條碼咭,便可以即場頒發「瑩石」。同時,「拯救隊」的故事設定又會滲透於不同學校活動中,例如在運動會中讓全校學生以「天虹拯救隊」的五個角色分組,令他們更投入故事當中。
工作室的代表陳諾彬(封面圖左)指,在今年2月的學界發佈會後很多本地中小學,甚至台灣學校也主動聯絡他們合作。他預計工作室將運用同一核心系統,加入中學訓輔的需求,讓更多學生能享用這個工具,並希望能以「天虹拯救隊」的模式令整個學習環境正面一點。
「希望能令整個學習環境正面一點。」
RainbowOne 互動電子書得同類別銅獎
與此同時,知識共享協會有限公司所研發的RainbowOne 互動電子書製作及電子課平台亦在同一類別中奪得銅獎。它是一個電子書與電子教材系統,協助老師簡易製作電子教材。老師及出版社可以在 70個學習組件中選取適當的組件來建立自己的電子書及教學材料。朱校長早前亦在Learn.Plus撰文分享應用心得,認為RainbowOne可以助教師編製一本本為學生度身訂造的Dream Book。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由香港資訊科技商會協辦,設有八個類別的獎項。每個類別均設有一個大獎,而最終評審委員會會再從所有大獎中甄選出「全年大獎」。除上文提及的生活時尚類別外,其他七個類別為商業方案、金融科技、數碼娛樂、資訊科技初創、流動應用程式、智慧香港、及學生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