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老師已經拍好短片,但學生有興趣看嗎?
老實說,沒有。

抱歉,老師的魅力不夠Oppa強,學生不一定想看。
老師一般也沒有黃子華的口才、宋仲基的外貌、職業YouTuber的趣怪。想也想得到,學生大概不太願意回到家中仍要看著你的臉……. 學生有權選擇看不看短片,老師一定要考慮他們的意願,不過同時也要改變他們對學習的觀念。另一方面,想製作優良、完整的教學短片實在太耗時,如果老師沒有時間改進短片質素,倒不如在題目和課堂活動上花點力氣。
題目設計將另文詳解,課堂活動則可參考以下方法:
小組競賽與小獎品

組隊比賽可加添緊張感,同學仔住住會比個人戰更著重分數。
回家自習短片後,學生通常也需要回答幾道評估題。最常見的題型是MC題,而文史科有時則會選用短問答及思考題。有些老師會安排學生與分組協作,一起在Google Slides上答題,然後再在堂上匯報,按表現給分,得分最多的亦會酌量得到獎賞。
不過小組競賽的關鍵是:學生一定要關心分數,不然就沒意思了。因此,分數一定要有意義、有價值。我們曾經試過送出不少禮物,大多價錢不高,但勝在能令學生感到光榮,感到自己身處「特權階級」,例如:
— 雪糕:3歲到18歲都喜歡,如果學校小賣部沒有賣,更受歡迎。
— 口語訓練機會卡:適用於學習動機較強的學校,勝出者可以憑卡找老師做一次口語訓練
— 減少默書範圍:組員在下次默書中可以默少一段課文!
較為理想的禮物都是與學習有關的。當然,最直接的就是為勝者加平時分,這是必要的。不過由於課堂表現的平時分只佔總成績很少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學生又不能即時得到獎賞,相信額外的「特權」會更受觀迎。
(圖:海螺計分圖。)
(圖:累績分數龍虎榜)
增加分數數值
我們亦試過不斷倍大分數——因為匯報一次只有1、2分,滿足感太少了;如果倍大為6分,感覺就好多了,學生的競爭心又會增強一點。有時只是很小的改變,但卻可以有很大的影響。如此微小的改變自己不一定想到,要多與同工交流才會發現。
循序漸進 自有分曉
初初轉用翻轉教學,老師十之八九都要在堂上「試播」幾堂短片。雖然學生的反應可能依舊不太積極,不過根據同工的經驗,臨近測考,同學仔就會發現短片的價值!有些學生會發現,臨考抱佛腳,看短片溫習,也有可能比其他同學高分。慢慢有些人看了,有些則沒有,大家就會看到彼此的分別。上課時的回答、學習態度改善等轉變都是一目了然的,學生漸漸也會明白這種教學法的好處。

考試前夕,睇片可能比溫書入腦。